“絕對不可能是江豚,它只是條大青魚!”近期,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江西現場暗訪時看到一頭小江豚正在一片油污中拼命掙扎,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市有關部門一名工作人員“指鹿為馬”的言論引發廣泛關注。
對於長江“微笑天使”江豚的保護牽動著人們的心。第三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長江流域上中下游多省市,就是聚集“長江大保護”這個大目標——既關注長江經濟帶流域性整體性問題,以及生態環境共性問題,也找准各省(市)突出問題。
地處長江中下游南岸的江西省,97.7%的國土面積屬於長江流域,每年平均向長江提供15.5%的水量,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省份之一。
鄱陽湖是我國第一大淡水湖,對於調節長江水位、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維持區域生態平衡起著重要作用。但近年來鄱陽湖總磷濃度一直未達到湖庫Ⅲ類水標准。督察還發現,鄱陽湖重點水域禁捕要求落實不到位。九江市都昌縣鄱陽湖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老爺廟附近有人用拋網進行捕魚。2022年至2023年,鄱陽湖內發現有5頭江豚死於漁網和魚線纏繞。
地處“長江之腰”的湖北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區和三峽壩區所在地,肩負著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淨水北送”,挺起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脊梁的使命。
洪湖是湖北第一大淡水湖泊,也是長江中下游最具代表性的湖泊濕地和生物多樣性區域之一。然而,2012年以來,洪湖水質持續惡化,2021年至今一直為Ⅴ類。水生植被覆蓋度低,僅佔全湖面積12%,不到有記錄以來歷史較好水平的1/5,沉水植物幾乎消亡,野生紅蓮面積大幅度減少,底棲動物多樣性降低,物種數僅為有記錄以來歷史較好水平的1/4。督察指出,洪湖周邊城鎮生活污水直排問題突出、養殖污染嚴重、生態保護修復還不到位。
位於長江中游的湖南省,有著我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它是與長江關系最緊密的超級大湖。
督察發現,洞庭湖濕地的退林還濕半途而廢,違規種植死灰復燃,違法採砂屢禁不止。益陽市南洞庭湖省級自然保護區內溝、壟密布,濕地生態整體性被切割,總面積約18.3萬畝。在澧水河口濕地保護區,截至督察進駐時,非法採砂124萬噸,孟姜垸洲灘再次被挖空250畝,累計挖空面積達2085畝。
長江岸線是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戰略資源,保護修復好長江岸線,事關國家生態安全大局。長江保護法規定,禁止違法利用、佔用長江流域河湖岸線。
作為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最后一道關口,重慶一些地方對長江生態保護修復的重要性認識不深刻,對長江岸線監管不嚴、保護不力。
督察指出,重慶市雲陽縣雲安聯盛碼頭於2008年建成,至今仍未辦理港口岸線使用審批手續,長期違規佔用岸線約800米﹔雲陽縣燈籠橋碼頭規劃岸線65米,實際佔用岸線約250米,並在三峽庫區消落區違規修建作業平台,造成生態破壞。奉節縣金槽垃圾衍生燃料專用碼頭規劃岸線200米,實際佔用岸線約560米。衛星影像顯示,該碼頭還存在超規劃泊位作業問題。2024年3月,督察組暗查發現,該碼頭旁還存在一座無名貨運碼頭,佔用岸線約60米,並建有下河道路。
此外,雲陽縣涼水井砂石堆場,佔用灘涂近20畝,且在三峽庫區消落區違規堆放砂石,生產廢水直排長江一級支流湯溪河。
位於長江經濟帶的浙江省被指出海島岸線的破壞問題。浙江省是長三角核心區域,也是我國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督察組認為,浙江省溫州市相關縣(市、區)和有關部門發展理念存在偏差,統籌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不夠。
雲南省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保護好雲南的森林資源,對於維護生態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以及長江上游水源涵養意義重大。
天然林是森林資源的主體和精華,是自然界中群落最穩定、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陸地生態系統。督察發現,雲南省臨滄市盜伐天然林問題突出,僅臨翔區螞蟻堆一個鄉,就有5處天然林被盜伐,共215畝,其中160畝為2024年盜伐,並違規燒山,森林生態遭到破壞。
森林法規定,實行天然林全面保護制度,嚴格限制天然林採伐。督察發現,2020年12月,臨滄新景林業技術服務有限公司編制伐區調查表時,將螞蟻堆鄉杏勒村126畝天然林按人工林違規申報,臨翔區林業和草原局把關不嚴,違規發放採伐許可証,實際採伐過程中越界開採。2023年2月,臨翔區林業和草原局又申請將上述地塊違規調出天然林范圍,省市兩級林業和草原行政主管部門把關不嚴,予以同意。
一些地方在天然林下種植咖啡、茶葉時,為了提高產量,採取圍剝樹皮等隱蔽性手段,造成林木死亡。督察組抽查發現,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市普文鎮秤杆村,因咖啡種植已累計蠶食天然林15.9畝,63棵樹被從根部圍剝樹皮。
督察指出,雲南省經濟林更新偷梁換柱,公益林管理有漏洞,對存在的林地嚴重破壞問題監管不力,甚至存在審批、調整、變更過程中違反法律法規要求的情況。
上海是長江入海口所在地,在上海市一些地方,林地損毀問題仍然多發。督察組抽查發現,上海市寶山區將4塊共46.1畝已無樹木的林地納入森林資源統計。2021年閔行區有112畝森林資源被重復統計。
為應對上海市新增森林面積指標考核,上海市林業主管部門將部分已成林地填報為未成林地,再逐年改為已成林地,變存量為增量。僅2021年,上海全市通過此種方式新增森林面積達3.5萬畝,實為虛增。督察組指出,上海市林長制等相關制度流於形式。
針對這些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以及不作為、慢作為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並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記者 張藝 )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