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回望來時路,我國石油石化工業伴隨著共和國一同成長,創造了從“一窮二白”到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的奇跡,在漫漫歷史長河中,鑄就了不平凡的75年。
“能源的飯碗必須端在自己手裡”“大力推進數智化改造、綠色化轉型,打造世界領先的綠色智能煉化企業”,是黨中央的殷切囑托,也是中國石化的核心職責和光榮使命。
自成立之始,中國石化肩負“愛我中華、振興石化”使命擔當,堅定服務國家戰略,進行了艱苦卓絕的探索和奮斗,為振興我國石化工業、增進民生福祉、推進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卓越貢獻,走出了一條不負重托、勇攀高峰的改革發展之路。
60年前,中國的第一口千噸井——坨11井在黃河三角洲的濟陽坳陷勝利村構造上誕生。自此,三萬裡河東入海處,一批批高產井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60年后的今天,同樣在這裡,勝利濟陽頁岩油國家級示范區建設正高效推進,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開辟了資源接替新陣地。
從千噸井到示范區,既是中國石化端牢能源飯碗的不懈拼搏奮斗,也是我國石油石化工業發展歷程的一個縮影。
堅定不移向更深、更致密、更復雜油氣勘探開發領域進軍,在西北地區率先啟動“深地工程”、落實4個億噸級規模儲量區,在大西南建成中國首個商業開發的百億方頁岩氣田涪陵頁岩氣田,在渤海之濱高效建設勝利濟陽頁岩油國家級示范區,國內油氣當量產量連續6年保持箭頭向上、連創歷史新高……近年來,中國石化持續提升能源供給能力,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貢獻了石化力量。
近十年,中國石化累計新增石油探明儲量11.2億噸、天然氣探明儲量2.35萬億立方米。堅持用全球資源服務全球市場,與境外80多個國家開展油氣貿易,2023年,中國石化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原油貿易超2.3億噸、LNG貿易超600萬噸,開放條件下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能力持續提升。
中國石化堅定扛起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核心職責,大力實施七年行動計劃,持續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快推動國內油氣增儲上產,推動高水平國際能源合作,全面提升能源供給保障能力。
建成全球最大加氫站網絡,氫氣加注量佔全國40%左右﹔計建成地熱供暖能力超9500萬平方米,成為國內最大的地熱能開發利用企業﹔打造國內油氣領域首個“源網荷儲”一體化智慧能源系統﹔建成投產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及配套的首條二氧化碳長距離輸送管道……近年來,中國石化推動能源轉型,努力構建氫能、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多種綠色能源供應體系,積極構筑“油氣+新能源”多能互補格局,加快打造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商,努力提供更安全、更潔淨、更多元的能源保障。
保障能源安全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任務艱巨。中國石化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體系,堅決把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裡,奮力譜寫能源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更加澎湃的動能。
建設科技強國,“歷史的接力棒已經交到了我們這一代人手中”,中國石化作為國有重要骨干能源化工企業,重任在肩、使命光榮。一代代石化人懷著激揚進取之心、砥礪自強之志,接續攻堅世界級技術難題,全力引領我國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石化始終把發展的戰略基點放在科技創新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核心技術碩果累累,多年來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把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奮力擔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2023年,中國石化科技研發總投入達277億元,創歷史新高,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支撐。
中國石化堅持開展基礎性、前瞻性研究,引導科技攻關向基礎科學領域延伸,不斷強化勘探開發理論、分子煉油、材料基因組學等基礎研究布局,有力推動一批重大原創性突破:突破海相頁岩氣勘探開發技術,使我國成為北美以外首個實現頁岩氣商業開發的國家﹔打造形成國內領先的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建成我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依靠自主知識產權技術設計建設百萬噸級乙烯裝置,芳烴成套技術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公布的化工新材料2023年度創新產品上,中國石化7個產品榜上有名,為建設制造強國夯實“材料之基”。
作為科技創新的國家隊和產業發展的主力軍,中國石化積極融入新型舉國體制,加強創新資源統籌和力量組織,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打造特色科技創新體系,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如今,中國石化創新聯合體牽頭數量位居央企前列,全國重點實驗室建設數量居能源化工行業首位,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數量位居央企第一。
中國石化建立“十條龍”聯合攻關機制,集聚公司科研、設計、生產、設備制造、工程建設和銷售等全鏈條力量,打破單位、團隊、專業、領域界限,累計完成200余項成套技術工業轉化。
中國石化布局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牽頭建設氫能、特種纖維等創新聯合體,與多家中央企業、高校院所等優勢科研單位集智創新,集合精銳力量、匯集優勢資源開展協同攻關,實現技術快速突破和市場快速應用。
多年來,中國石化堅定不移深化改革,著力打通創新鏈產業鏈上的堵點卡點,為科研人員減負鬆綁賦能,打造有利於釋放創新活力的科研沃土。截至目前,中國石化擁有科研設計人員超2萬名,其中40歲以下人員佔比近50%,形成了由千名科研專家、萬名青年科技人才、百個科技創新團隊組成的科技創新大軍,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人才支撐。
科技評價愈加多元。以北化院為例,他們強化激勵約束機制,圍繞“基礎研究—技術開發—規模放大—成果轉化”科研全過程,不斷豐富“多站式”科研專項激勵,增強科研人員獲得感。
科研攻關打破制約。以催化劑公司為例,他們重塑產供銷研體制機制,以“揭榜挂帥”和“點將配兵”方式組建攻關團隊,給予團隊負責人技術路線決策權、人員選配權、績效分配權,打破束縛科研人員的條條框框。
更多科研成果走下“書架”、走上“貨架”。以工程院為例,他們積極探索專利創新成果“公司化”經營,將德州大陸架公司打造成專業化科技創新孵化平台,推動新技術變樣品為產品。
科技體制改革取得良好成果,在國務院國資委“科改行動”專項考核中,北化院考核結果位列央企第一,催化劑公司連續4年被評為標杆,一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競相涌現。
三一重能巴彥淖爾零碳產業園內,等待運輸的131米風電葉片如同一柄柄入鞘寶劍,正靜待在風中的“亮劍”時刻。
這是全球最長的陸上風電葉片,採用上海石化生產的48K大絲束碳纖維制造而成,突破了傳統玻璃纖維材料的性能極限,更好助力風電機運行。除了風電葉片,連續抽油杆、地鐵列車車頭罩、橋梁工程中的斜拉索,甚至是北京冬奧會火炬,都有上海石化碳纖維的身影。
曾經,每人一件“的確良”是石化人奮斗的目標﹔而今,研發生產高端產品成為石化人的新擔當。聚焦航空燃料,鎮海煉化成為國內第一家擁有3號噴氣燃料、生物航煤和航空汽油三大航空燃料生產技術和能力的綜合性石化企業,生產的生物航煤助力國產大飛機C919翱翔藍天。潤滑油公司生產2000多種基礎和高端潤滑油產品,廣泛應用於航天、高鐵、油輪、機械等領域,專門配備的空間特種潤滑油脂護航嫦娥六號任務圓滿成功。中國石化始終堅持“基礎+高端”“化工+材料”發展路線,以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雙輪驅動,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提升化工產品核心競爭力。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鎮海煉化白鷺戲水,洛陽石化梅花鹿悠閑漫步,燕山石化蒼鷺翱翔,一座座石化工廠變身“生態花園”。這是中國石化堅決守護綠水青山、推動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的生動例証。
近年來,中國石化堅定不移走好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扎實踐行綠色低碳發展戰略,持續推進化石能源潔淨化、潔淨能源規模化、生產過程低碳化,寫就了一份成績斐然的生態答卷。
為助推“雙碳”目標實現,中國石化制定實施《中國石化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結合實際開展碳達峰八大行動,累計打造117個碳中和示范項目,獲得首屆法蘭克福中歐企業ESG最佳案例獎。
優化系統,改造設備,攻關技術,中國石化深入實施“能效提升”計劃和節水行動,多家煉化企業獲評2023年度行業能效領跑者、水效領跑者標杆企業。2023年,中國石化共實施“能效提升”項目497個,節能86萬噸標准煤,節能率2.2%。
在天津石化,多維感知機器人“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利用紅外成像和聲音對裝置“望聞問切”,通過5G將現場數據實時上傳與比對,及時發現異常情況。機器人應用場景不斷豐富,中國石化智能制造含金量逐漸提升。
中國石化堅持以智能制造賦能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數智化轉型專項行動計劃落地。目前建成投用16個智能煉化工廠,6家企業入選國家級5G工廠名錄,10家企業獲評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8家企業報送的10個場景獲評智能制造優秀場景。“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10余個國家級試點示范項目正引領行業數智化發展。
回望征途千山遠,翹首前路萬木春。中國石化將沿著黨中央指引的方向,矢志走好新型工業化道路,堅定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加快推動煉油化工產業轉型升級,踔厲奮發引領我國石化工業高質量發展,以實干擔當譜寫中國式現代化石化新篇章。
新華社廣州10月8日電(記者孫飛)今年上半年廣東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額達4273.4億元,這一指標2015年至2023年平均增速達71.4%……廣東跨境電商持續快速發展,有力支撐外貿穩增長。 在廣州番禺,一些跨境電商平台在境外的表現備受關注。…
人民網北京10月8日電 (記者栗翹楚)近日,我國首部專門針對新能源車的安全檢測標准《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以下簡稱《規程》)正式發布,將於2025年3月1日正式實施。 《新能源汽車運行安全性能檢驗規程》 圖片來源:全國標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規程》中明確規定了多個必檢項目,重點關注動力蓄電池、電氣系統和驅動電機的安全性。…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